日前,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对《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行解读。
“《办法》与2017年年底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共同形成了推动职业教育提高质量,深化产教融合的组合拳。”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谢俐说。这一套组合拳能否打破校企合作校热企冷的困境,改变校企合作浅层次、松散型、低水平的总体状态?
1、人才供需“两张皮”其实是一件事
《办法》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配套政策文件,而产教融合则是摆在国民经济发展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也是难题。
一支高素质、创新力强的产业队伍是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我国教育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两张皮”问题可谓由来已久。
“目前,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根本形成。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不高,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脱节。”2017年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答记者问时指出。
校企合作长期以来校热企冷,一方面,因为校企合作促进学校多元办学,作用当下就可以显现,而对企业效益产生影响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另一方面,缺乏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整体性、系统性政策供给,激励保障服务不到位,也是重要原因。
所以一系列政策工具组拳出击,来源:www.cdjtxy.net,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整体制度安排,推动产教融合从发展理念向制度供给落地。推动企业多种形式参与办学,支持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由人才‘供给-需求’单向链条,转向‘供给-需求-供给’闭环反馈,促进企业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要素全方位融合。”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
2、产教融合对职教提出更高要求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成都铁路学校院长寇恩波认为,应该“抢抓机遇,乘势前行”。目前,该校聚焦升级实训条件、教学形态、专业内涵,以对接铁路产业链需求。探索“职业教育+国际产能合作”的新支点,力图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品牌。
成都铁路学校毕业生88%就职于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及各大铁路局,所以教学紧跟高铁步伐,与俄罗斯萨马拉国立交通大学联合建设陕铁院—萨马拉国际交通学院,与肯尼亚铁路培训学院共建肯尼亚蒙内铁路“鲁班工坊”,与中铁二十局共建巴基斯坦卡拉项目培训基地……
但是很多职业院校没有鲜明特色或者厚实的专业基础,校企合作的困难依然存在。
此次产教融合的推进,一个明显特点是政府不搞拉郎配,校企双方自行选择,如果职业院校的培养质量对接不上产业的需求,毫无疑问会处于尴尬的境地,而相关专业如果没有企业的融入参与,教学与生产过程脱节的问题将依然存在。
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有一支队伍尤为引人注目,那就是向应用型转变的600多所本科院校。从2014年开始的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曾引起社会热烈讨论。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田福元介绍,近几年,这批高校面向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及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领域,与行业企业共建了一批战略性新兴学科专业的产教融合项目。
比如成都铁路学校,在学校、二级教学单位和基层教学团队三个层面建立起校企合作机制,地方、行业、企业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
可见,职业院校也好,本科转型高校也好,归根到底,质量是硬道理。
3、如何调动企业办职教的热情
相比于其他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浅层次状况,属于行业办学的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六个专业群都与国际知名或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开发专业课程、编写教材、共组教学团队、共建实训基地等。
据教育部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职业教育集团1406个,其中行业性集团1095个,区域性集团311个。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的总量和增速都明显高于区域性集团,充分体现了行业在职业教育产学合作发展中的特有属性。
目前教育部组织成立了56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除了促进院校与行业企业对话外,还研究行业人才需求和院校专业设置,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然而,行业的需求和行业协会的努力并不等于企业的态度,何时推倒职业院校的“围墙”,校企之间真正融合办学,不再需要通过平台、会议或者其他方式来沟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转化为深度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热情?还需要更精准的努力。
文章标题:如何拆掉职业院校的“围墙”?_成都铁路学校招生
本文地址:http://www.cdjtxy.net/jiuye/4048.html丨转载请注明出处